奇书电子书
最新上传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军事,尽在奇书电子书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32节
小说作者:三秋空城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2.41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5-03-06 19:40:06
  而且他那么有钱,却从不包养情妇,吃饭也很简单,建了硕大的花园,却几乎都是待在小办公室。
  真心难以理解,只能说他是个没得感情的赚钱机器,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赚钱。
  享受生活?哪有赚钱有意思?
  罗迦陵泡了一壶印度红茶:“报纸上的新闻我都看过了,你可真给咱中国人长脸。”
  李谕说道:“还不够哪。”
  罗迦陵身世挺迷,据传进过烟花巷,可也找不到什么证据。
 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人(她自己说是中法混血),又生活在租界里,关键还衣食无忧,所以看到一个中国人名震天下时,她还真是很高兴的。
  毕竟人家平时也要混太太圈,这是谈资,也能间接衬托自己的身份。
  否则别人眼中总会有一种让她不舒服的歧视。
  哈同对有身份的中国人也一直在努力结交,加上大半年《申报》的大力宣传,对于李谕同样很感兴趣:“我虽然不懂科学,但看英国那边的架势,我想他们会迫不及待让你再过去吧。”
  事实上不仅仅英国,但李谕不太想吹嘘这些事情,只是说:“科学研讨而已,确实当面比较方便。”
  哈同说:“能让英国佬看重,不简单。”
  哈同一直想混成英国国籍,对英国的贵族们行事相当熟悉。
  李谕不想继续聊科学,反正哈同也不懂。不过现在还真有点事想与哈同这个大地产商聊聊:“如果我想买一块地盖房子用,哈同董事,您认为是否可行?”
  哈同没想到李谕直接问出这个问题,商人的神经立刻紧绷起来:“你想在租界买?”
  “比较边缘的地方也可以。”李谕说。
  上海的房价早在几十年前就起飞了,当然,目前主要就是租界的房价在涨。
  哈同摸着雪茄点起来,一口烟吐出后,形象直接变成了一个成熟商人模样,很尖锐地问道:“你想买多少,买在哪?公共租界,还是法租界?”
  上海的租界以前是英租界、法租界和美租界,现在英美合并成了最大的公共租界。
  但众所周知英法不和,所以法国不愿意合并,所以法租界还单独存在。
  上海租界也就只有这几个称呼存在过,至于后世一些电视剧中动不动冒出来的日租界,其实根本不存在。
  李谕心中回想了一下地图,再看了看哈同的眼神,有了一点想法,他说道:“我想买静安寺以西的地段。”
  哈同手稍稍颤了一下,追问一句:“静安寺以西还是以东?”
  李谕坚定道:“西边。”
  哈同讶道:“西边!”
  现在的租界最西边就是静安寺,但李谕知道,租界一直通过修路等手段把面积继续扩大。
  清政府根本没什么办法,所以这些地方虽然名义上不属于租界,但依旧是租界管理。
  后来很多大名人也都居住在这种租界边上,就比如鲁迅。
  因为这种地方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好的。
  只不过目前看,静安寺西边的确还没有开发。
  别说静安寺西边了,东边大片土地还是荒地哪,只是有了路而已。
  罗迦陵听到后也不明白李谕的想法,“那边如今没有商场,去那买地做什么?”
  罗迦陵也是个眼光极为毒辣的女子,就是她当初怂恿丈夫低价买入地皮,让哈同大赚特赚。
  李谕说:“没什么,在下只是想建个学校而已。”
  哈同差点被烟呛着:“建学校?那可不赚钱!虽然静安寺西边土地不贵,但是建学校根本收不回来成本。”
  不过哈同倒是放下了心,本来他以为李谕也想做个房产投机商,与自己竞争,但一来选的地方不太好,二来建学校简直就是傻子行为。
  哈同在明年会以70万银圆的价格买下静安寺东边一块300亩的地皮,建造了庞大的哈同花园。
  真心是大得可怕,后来无数民国大佬都去哈同花园居住过,包括中山先生。
  甚至章太炎的婚礼也是在哈同花园举办。
  而且建成后属于那种顶级豪华的中式园林,面积足足四个拙政园大。
  李谕当然没有那个钱,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,完全是开了挂来的,哈同的商业眼光再准,也比不过上帝视角。
  李谕问道:“怎么,不行吗?”
  哈同两只手指捏着雪茄,心中盘算起来:现在那片地并不完全属于租界,但租界当年在这一块划得并不严格。而且租界领导机构工部局已经试探过很多次,路修了出去清政府也没有多过问。
  如果卖出那片地,的确是少了很多手续,完全是白赚一大笔。
  如今工部局大部分的收入其实也就是靠的房地产,多卖这么多,肯定乐意。
  李谕心中其实想的是:再过几年,尤其是1908年南京路大开发以后,上海地皮更贵了,压根不可能买得起,趁着现在赶紧下手吧。
  反正上海地价绝不会再降了。
  像是哈同在中法战争时那样的抄底机会不可能再出现。
  哈同左思右想也是个超级赚钱的买卖,于是一咬牙说道:“可以,不过价格现在也不便宜,最少要500两一亩。”
  如今租界里最便宜的地段应该是公共租界东区,但也要七八百两左右,至于核心地段,早就到了七八千两。
  李谕杀价道:“400两。”
  哈同摇头道:“太低了,我们工部局还要承担保护以及管理义务。”
  李谕笑道:“如果我想买很多哪?”
  哈同问:“你想要多少?”
  李谕伸出两个手指头。
  哈同试探道:“两亩?”
  李谕说:“二十亩!”
  哈同手里的雪茄差点掉下来:“二十亩!”
  这仅仅是买地,以后建房子还要交好多税的。租界虽然稳赚不赔,但完全就是烧银子的事。
  如此“挥霍浪费”想法压根不在哈同的脑回路中,更不属于成熟的商业逻辑,他根本想不明白李谕是脑子抽筋还是单纯过来逗他玩。


第一百六十六章 买地
  李谕选这个地方也是很精髓了。
  静安区在后世的上海什么地位不用多说,属于核心几区之一,房价动辄就是十个达不溜起步。
  不过目前确实静安区的西南角那一块,还真是荒地一片,也不属于租界,只不过租界的道路确实修了过来。
  道路能修过去,也有那么一点是由于哈同老婆罗迦陵的缘故,她非常笃信佛教,经常要去趟静安寺。
  再过几年,这块地即便名义上不属于,但基本就会成租界实质上的一部分。
  在这种地方建学校,由于不是完全属于租界,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,算是一种“灰色”地带。
  但很快洋人也会跑到这片地,毕竟便宜啊,又不是所有洋人都是有钱人。
  即便几十年后日寇发起淞沪会战,日本人前几年也不敢明目张胆动租界。
  了解四行仓库的肯定知道。
  但战争中其实也是有一些炮弹落到了租界。
  而到了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,日本与美国彻底撕破脸皮,才公然占领了租界。
  这中间起码有不少缓冲时间,可以进行转移。
  当然,除了这块地,也有紧挨租界,价格又更便宜的地方,就比如上海公共租界东区的边上。
  公共租界东区也就是今天沿着上海平凉路一直到最东边,与黄浦江一起包住的这一片。
  在这条路的北边,就是紧邻租界的地区,尤其是最东北方向,一亩地只有一二百两。
  不过距离目前的上海中心实在太远。
  ——当然喽,那地方到了100多年后,就不得了了。
  但李谕可等不了那么久,他还是要考虑最急迫的眼前问题。
  现在看,李谕选的地方已经是最优解,距离当下的上海中心非常近,各方面也算比较便利,而且未来用不了几年,周边地段就会发展起来。
  哈同猛吸了一口雪茄:“这个数字你确定?”
  李谕说:“我确定。”
  哈同又沉思了一会儿,那块地对于他来说完全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一桩买卖,确实还不属于租界,以后出了问题风险也是李谕担着,自己没什么风险。
  现在租界的领导机构叫做工部局,相当于租界政府。
  工部局又由董事会领导,董事会一般有九名董事,可以理解为租界最有权力的九个人。
  哈同正是其中之一。
  以后工部局董事会其中还会有华人当董事,也就是所谓的华董。
  比较著名的一个华董就是上海滩杜月笙。
  哈同是地产商出身,对房地产相关的事情最熟。
  他明白,卖那块地需要走的手续并不多,反正不是租界的,省了好多麻烦。否则这么大宗的买卖,工部局董事会光审议就要好久。
  最关键的是,可以用来再试探一下清廷的态度。
  想通这些,哈同心中的思路就清晰了:“你要的数额不小,虽然可以给你把价格适当压低,但考虑到管理成本,我最低只能给你按460两,而且这只是地价,另外还有土地税、契税、所得税,今后定期还会有印花税、增值税、营业税等。”
  毕竟是租界,在税制这方面其实已经和后世没有太大区别。
  如果算吧算吧,完整的税要占到百分之四五十,这是初期的,以后那些定期的税还不少。
  而且再往后,租界的各种税多了去,什么附加税、教育税、地方教员税、董事会经费、自治费、中用费……
  反正租界工部局不会做赔本的买卖,单单一项最大头的增值税放在那,就不怕以后地价如何上涨了,涨价的部分最低也可以再收20%的增值税,不过这个税种在清末民初是十年收一次。
  所以20亩也几乎是李谕的上限了。
  李谕知道不能和他太讨价还价,于是说:“我接受这个价格。”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 共736页  当前第132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132/736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@163.com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