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电子书
最新上传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军事,尽在奇书电子书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4节
小说作者:三秋空城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2.41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5-03-06 19:40:06
  但运营的领东(即总经理)则是安树塘,把东兴楼做大做强的也正是此人。
  历来赶考的仕子都喜欢聚在酒楼高谈阔论,说不定万一就能结交上未来的当朝权贵。
  三人刚到东兴楼门口,冯祖荀又朝着人群喊过了一声:“老吴,来这,一起一起!”
  过来的是个差不多30岁的中年人,现在考大学堂的人年龄普遍偏大,何育杰只有20岁,已经属于年龄较小的。
  大家对三四十岁还在考大学的现象也压根见怪不怪,毕竟范进五十多岁才中举不是。
  冯祖荀对李谕道:“他叫吴景濂,祖上名气大得很,你猜是谁?”
  李谕想了想:“姓吴?吴敬梓?”
  冯祖荀摇了摇头。
  李谕心中想起一个名字:“该不会是?”
  冯祖荀笑道:“对,就是吴三桂!”
  三藩事败后,吴氏一族被迁回原籍,投于下五旗,充作了站丁。经过了两百多年才慢慢又经营成了当地富户,也算是可以了,毕竟吴三桂当年干得可是诛九族的造反买卖,没有赶尽杀绝已经非常难得。
  吴景濂走过来道:“冯兄弟、何兄弟!”
  冯祖荀也给他介绍了李谕:“快认识认识,他就是这段时间报纸头版的常客李谕。”
  吴景濂讶道:“李谕?这么看,还真和报纸上的照片有点像。实在没想到能在这见着个大名人。”
  吴景濂日后在民国政坛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,曾经四次出任国会议长。
  但是由于吴家的“不光彩”过往,吴景濂现在并没有敢报考京师大学堂仕学馆,而是报考了师范馆。
  吴景濂标志性的两抹胡子,和照片上也挺像。
  李谕说:“我也没想到吴先生来考大学堂。”
  吴景濂21岁就中了举人,几年前又进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贡生。
  吴景濂道:“我那举人没用,当不了什么官。”
  冯祖荀邀请道:“反正大家都是应考生,一起吃饭吧。”
  “承蒙相邀。”吴景濂抱拳道。
  几人在一处空桌旁落座,店小二立刻端着茶跑了过来,“几位客官吃点啥?”
  冯祖荀说:“李先生,您是山东人,山东菜您熟,看着点几样吧。”
  李谕看了看柜子上挂的几个牌子,“我可真就随便点了,你们有什么忌口?”
  “李先生随便点!哪有什么忌口,我们在京城也不是呆了一天两天。”何育杰道。
  “那好,小二,”李谕指着牌子说,“就要油焖大虾、九转肥肠、酱汁鲤鱼、酱爆鸡丁、干煎桂鱼和芙蓉干贝。”
  “好来,客官,您可真是行家啊,”小二给几人倒上茶,“您几位稍等……”
  李谕刚要喝一口茶,听到后面传来另一人的声音:
  “呵!什么行家,几个穷破书生罢了!小二,你给我们这桌上燕尾鱼翅、云片熊掌、葱烧海参、还有锅塌鲍鱼盒。”
  李谕侧眼一看,几个衣着华丽的人在旁边桌子坐下,看样子应该是参加仕学馆考试的应考生。
  吴景濂是有脾气的,眉头一皱:“以后大家都是同窗,没必要这么说话吧。”
  刚才讲话的仕学馆应考生叫做林炳华,他不屑道:“师范馆,呵,以后不过是要当个教书匠,也配做我林某人的同窗?真不知道大学堂为什么会有这种专业,实乃浪费资源。”
  冯祖荀也听不下去:“话不能这么说,教育乃国之大计,怎么能说浪费资源。”
  林炳华喝了口茶水:“要去当小学堂教习,真笑死人!当个小私塾先生还需要来大学堂读书?穷酸秀才都能当得!这不是浪费资源是什么?”
  冯祖荀道:“阁下莫非对大学堂的章程也有意见?入学去留可是张大人亲自制定并呈报朝廷。”
  “少拿这些唬我!章程我自然看过,但是大学堂就该有大学堂的样子。搞成这样,实在办得无聊无趣也无有用处。”林炳华讥讽道。
  像林炳华一类的人很常见,李谕并不奇怪,随口问:“既如此,你又为何来应试?”
  “我?”林炳华哈哈一笑,“我不过是来试试!本人已经是朝廷从六品命官,如果对仕途有利,上个大学堂也就上了。要是没什么用,也就没必要上。”
  见他竟然对京师大学堂看得如此随便,冯祖荀立刻反唇相讥:“那你还是别上了。”
  林炳华眉毛一竖,“你这话什么意思?”
  “意思?当然没什么意思!能有什么意思?”
  李谕看着火药味都要上来,忙制止道:“算了,和他们没什么好争论的。”
  参加仕学馆考试的许多都是有功名并且有五品以下官衔的人,确实对于大学堂这种新事物并不太看好,好点的也是仅仅持观望态度。
  其实本来也就不应该让他们参考,无非是清政府还无法完全摆脱旧习罢了。
  说话间,又有一队人走了进来,当先的是范熙壬,他报考的自然也是仕学馆。不过范熙壬和李谕是老相识,看到李谕后立刻过来道:“李兄,今天考得如何?”
  “还可以。”李谕说。
  “你肯定可以。”
  “你哪?”
  范熙壬拍拍李谕肩膀笑道:“就等着以后做校友吧!”
  李谕关心起范熙壬的情况,又问:“最近这段时间算学格致等科复习如何?”
  范熙壬挠挠头道:“也就马马虎虎,反正我们仕学馆对于科学几科考得并不深入,倒是后天的几场可都是你的强项。”
  林炳华看范熙壬与李谕交谈甚欢,嘲弄道:“科学?呵呵,学得再好能怎样?撑破天就是当个五品的钦天监监正。”
  范熙壬听到这话也心中不悦,刚想发作,就被李谕拉着坐下,“算了。”
  李谕是真懒得和这种讲不通道理的人争论,否则天天啥都不用干了,到处都是不明事理的,光抬杠了。
  “可是李兄……”
  李谕解释道:“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,真理往往在少数人一边。”
  范熙壬道:“我看过,好像是西方一位叫做柏拉图的大贤所说。”
  李谕道:“对,所以不用和其他人多费唇舌。”
  范熙壬道:“多谢指教,是我格局小了。”
  李谕邀请范熙壬与他们一桌,范熙壬欣然同意,除了之前见过的朱献文,将另一位叫做欧阳牟元的也介绍给了李谕认识。
  这位欧阳牟元虽然名字并不常为后人所知,不过他的妻子却有个超级出名的闺蜜:秋瑾。


第八十五章 状元
  报考仕学馆的都是达官贵人,出身官宦世家,家里不是有钱就是有势,再加上多数身兼官位,手头阔绰得很。
  范熙壬自然也不是缺钱的主儿,由于范文程的关系,范家在有清一朝的地位并不低。并且范熙壬还是张之洞的弟子,在李鸿章死后,张之洞在晚清的地位不言而喻。
  范熙壬很快就明白林炳华刚才的所作所为,他好歹是个公子哥,自然不会在摆谱一事上受气,指着林炳华的桌子对小二说:“同样的菜也给我这桌来一份。”
  林炳华听后冷笑一声,心想也不过如此。
  不过范熙壬又说:“鱼翅我要脊翅,而且做法要三丝鱼翅,海参要大连辽参。让你们主厨亲自下厨,你给安领东讲,就说是我范熙壬说的。”
  范家好歹也是千年世家,祖上出了一大堆尚书之类的高官。
  林炳华则只是个河北的地方官吏,而且官身是捐纳得来,论起文化底蕴还是比范熙壬差了一大截。
  李谕笑道:“范兄,没有必要吧。”
  范熙壬摆摆手:“李兄不用管,今天就算我请客。”
  欧阳牟元一直微笑着并没有做声,欧阳家也不是等闲世家。林炳华看了他们一眼,知道今天这一局是自己输了,以后终归是要混仕途,也不想得罪他们两人,自顾自就着米饭大口吃起了鱼翅海参。
  从交谈中李谕感觉几人应该都可以考上,而且听范熙壬说仕学馆考试的评分标准确实也要明显放低。
  李谕端起酒杯:“我提一杯,预祝各位金榜题名!”
  大家纷纷举杯共饮。
  眼前一桌子菜也是蛮有趣,九转大肠配着海参鱼翅,太有视觉冲击感了!一桌子人吃得也蛮香。
  后天终还是要考试,喝酒仅仅浅尝辄止,反正以后在大学堂有的是机会见面。
  第三天考核的第一场是算学比例开方代数六问。
  李谕一看感觉过于简单了:
  (1)问三千九百十六以七百六十乘之,得数若干?
  (2)问今有六分之五,九分之八及十五分之七,求通分。
  这两道算学题简直就是小学数学好不好!
  后面还有代数题:
  (3)问今有代数二式如:三甲⊥二乙T丙及二甲T乙⊥五丙,求其和。
  这是按照大清的数学表达方式,如果翻译成现代话就是:3a+2b-c及2a-b+5c,求其和。
  额,也是小学数学?
  另一道代数题就是表达式麻烦一点:
  (4)问如以三T八约天天天T八天T三,得若何?
  怎么样,猛一看是不是乱七八糟的,其实翻译成现代数学语言就是:(x3-8x-3)/(3-x)。
  x3那里是x的三次方。
  应该算作是初一数学。
  另外还有一道应用题目:
  (5)问今有金银混合物二种,一种千分中含金八百五十分,一种千分中含金九百二十五分,今将此二种物混和制造金元十五两,千分中含金九百分,问各种应提取若干?
  也挺简单,小学应用题。
  最后是一道几何题:
  (6)问三角形内三角之和等于二个直角,以何法证之?
  总之这么看下来,真心是简单极了,基本没有超出初一数学。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 共736页  当前第54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54/736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@163.com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