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书电子书
最新上传 | 小编推荐 | 返回简介页 | 返回首页
(好看的历史军事,尽在奇书电子书,记得收藏本站哦!)
选择背景色:
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浏览字体:[ 加大 ]   
选择字体颜色: 双击鼠标滚屏: (1最慢,10最快)
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7节
小说作者:三秋空城   小说类别:历史军事   内容大小:2.41 MB   上传时间:2025-03-06 19:40:06
  那一年自尽殉国的大臣不算少,可他们效忠的慈禧太后却早就跑去了西安。


第二十八章 唱片公司
  崔老三被他说破,有点不好意思:“但是价钱也便宜啊!再说多少是出过状元的宅子,怎么都能沾沾喜气。”
  “那是沾喜气吗?沾晦气还差不多!”老于说。
  李谕其实并不太在乎这些,虽然死过一家人,但终归是殉国而死,大节不亏。
  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可不这么想,十分避讳,如果死一两个倒也罢了,一家子十几口都死了实在骇人,生怕有冤魂不散。
  好在李谕作为坚定的无神论者,并不怕这些,鬼神对他而言都是虚妄之谈。
  “这房子我租了!不过价格必须再商量!”李谕说道。
  “没问题!”崔老三回得异常干脆,“您开个价!”
  李谕试着说:“20吊?”
  “成交!”
  李谕心里咯噔一下:我去,说高了!
  崔老三麻利地拿出租折:“房租20吊,成三破二,您再出三成费用,也就是6吊钱作为中费,多余的茶钱、跑腿钱就不算了,房子我也会给您打理好。”
  ——立马落锤,都不带问三次!
  “成二破三”,应该是租房子的拿百分之三,出租房子的拿百分之二作为中介费。但当时中介还会收取茶钱、房钱等费用,这些费用往往会超过一个月的房租,所以算下来6吊钱不算高。
  崔老三刷刷刷就填好了租折,“忘了问,您租几个月?”
  李谕心中苦笑,你可真是生怕丢了买卖,“先租三个月吧。”
  “得来!”崔老三很快填上,一式二份,递了过去。
  崔老三长舒一口气,上家已经把房子压在他手里大半年了,总算找到下家。按照这位崇绮家唯一幸存的后人法亮的说法,能租出去就行,也会额外多给5吊钱作为中费。
  崔老三已经好久没租出去价格这么高的房子了,真是三月不开张,开张吃三月!
  一共66吊,折合银子44两,李谕全身上下就100两冒头,直接花掉近一半。
  在100多年前的北京城租房也是个大支出!
  “签个字吧!”
  崔老三满脸堆着笑,竟然递过来了当初李谕给他的那支中性笔。
  “签就签!”
  李谕拿起笔,写下自己的名字,契约精神咱还是有的。
  崔老三说:“您先付个定金,10两银子就成,今天我去打扫好房子,然后您明天随时过去,我就候在宅子里等您验房。”
  看来还不是立马拎包入住。
  付过银子后,李谕准备去大英使馆找濮兰德。老于送李谕出了茶馆:“小李兄弟慢走!”
  李谕突然想起来问他一句:“对了,忘了向您打听个事。您知道同庆班下榻在什么地方吗?”
  老于想了想:“你问的是贾狗儿的同庆班?”
  “正是。”
  “去精忠庙看看吧,八成就在那。”老于说。
  “多谢于大爷,您继续喝茶,以后别忘了去当海军司令。”
  李谕转身离开,还不忘调侃了他一下。
  老于却楞在原地:“海军司令?什么海军司令?”
  大英使馆的办公室里,濮兰德心情颇好,正一手拿雪茄,一手拿着天津、上海发来的电报洋洋自得,他这次的报道很成功。
  “砰砰砰!”
  李谕敲了敲办公室门,濮兰德在里面说道:“请进!”
  李谕进门问了声好,然后继续说:“记者先生,我来找您研究录制唱片的事。”
  濮兰德吸了一口雪茄,说道:“我早就安排好了。”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中年外国人,“给你介绍一下,这位是美国胜利唱片公司驻华经理卡洛斯。”
  然后又指着李谕说:“卡洛斯先生,这位是科技界将要升起的新星李谕。”
  “你好!”
  “你好!”
  李谕和卡洛斯握了握手,一起坐在了沙发上。
  濮兰德说:“卡洛斯先生正想打开大清国的唱片市场,当我说到想要录制京戏时,他立刻答应了下来。”
  留声机四五年前才刚进入中国,目前只在上海、天津等地的租界里可以见到。
  既然卡洛斯的公司也有这个需求,倒是可以省下一大笔录制费用。
  李谕于是说:“卡洛斯先生眼光很准啊,京城里达官贵人们都爱听京戏,肯定会有销路。”
  “是的,但我们并不了解中国人的喜好,更不懂京戏。”卡洛斯的中文说得比濮兰德生硬许多。
  李谕说:“这个好办,我认识梨园大拿,到时会帮你引见。”
  “如此甚好,还是中国人懂京戏。”卡洛斯道。
  李谕摆摆手:“我不懂京戏,我只是认识懂的人。”
  濮兰德笑着对卡洛斯说:“现在连大清国皇太后都喜欢听戏,如果你能让她喜欢上你们的唱片,恐怕整个公司都可以搬来京城。”
  “那我岂不发达了!”卡洛斯哈哈大笑。
  三方各取所取:李谕想帮着杨小楼的戏班脱困;卡洛斯想要卖自己的唱片;濮兰德则想通过这个新鲜玩意博取慈禧的好感,弥补一下二者之间因为康梁一事闹僵的关系。
  所以事情一拍即可,卡洛斯当即表示要和李谕一起去戏班看看。
  濮兰德对卡洛斯千叮咛万嘱咐:“务必办好这件事,能不能打开销路,就看慈禧太后的一句话了。”
  卡洛斯拍着胸脯保证:“放心,我们公司的产品绝对没有问题。”
  濮兰德又对李谕说:“还有件事,今晚我会组织一场沙龙,就在东交民巷我的住处。”
  “沙龙?”李谕讶道。
  濮兰德点头说:“是的,《申报》、《字林西报》都想联系你进行采访,此外《京津泰晤士报》的主编爱丽丝·史密斯女士也很想当面见见你。这么多人一起,我只好组织一场沙龙了。”
  好嘛,自己一下子成了新闻界争抢的香饽饽,只不过来得太快了吧!
  《字林西报》是一份英文报纸,主要是给租界的外国人看,包括外交官员、传教士、商人等,所以发行量虽然不太大,影响力却不小。
  《申报》名气则大了许多,刊发时间很长,基本上横跨整个近代,堪称近代史的百科全书。新闻报道也公正客观一些,当时清廷的官员们也会看这份报纸。


第二十九章 录唱片
 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,下九流是不允许住在北城的(也就是内城,九门之内),他们只能住南城,或者叫做外城,即前门大街以南。
  李谕和卡洛斯打了两辆人力车从崇文门出内城,一路赶往精忠庙。
  精忠庙供奉的是岳飞,庙外面跪着铁铸的秦侩夫妇像。每年正月,附近的百姓都会制作泥塑的秦侩夫妇像,然后用火焚烧,每每都会吸引观者甚众,不断叫好。
  在精忠庙不远处有个喜神殿,是梨园行供奉的神,梨园行人在这四周就建立了梨园公会。
  李谕和卡洛斯坐着人力车到的时候,正看见贾洪林、杨小楼带着戏班子练功。
  李谕跳下车,对贾洪林拱手说:“贾老板。”
  贾洪林看到是李谕,立马拉着杨小楼迎上来:“小兄弟怎么亲自来了,您只管说一声,我们戏班子随时就到。”
  李谕说:“你们这么多人,要是大老远过去,岂不太费事,我孤身一身,方便多了。”
  “真是有劳兄弟了,你这次来,是为了让我们给洋人唱戏吗?”
  “不……”
  李谕刚要开口,就被杨小楼打断:
  “哥,要去你自己去,我是绝不会去的!”
  说完就要离开,贾洪林连忙拉住他:“小楼!你师傅昨天怎么给你说的又忘了?”
  杨小楼的师傅是俞菊笙,现在精忠庙的庙首,也就是梨园公会会长。内务府加赏了四品顶戴,相当于半个官。
  杨小楼却依然冷哼一声:“去了我也不会唱!”
  贾洪林怒道:“我说你怎么这么倔!”
  李谕连忙咳嗽一声:“我说二位,我话还没说完。并不是要你们给洋人唱戏,之前不是说过,只是让洋人帮着录制唱片,然后给太后听。”
  “录什么?”杨小楼问。
  李谕从卡洛斯的手里拿过来一张黑胶唱片:“就是把你们唱戏的声音录制到这张唱片上,然后再用留声机播放出来。”
  贾洪林和杨小楼一脸蒙圈,然后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李谕:“你在说什么?”
  李谕尴尬地笑了笑,用手比划着说:“留声机大概这么大,可以放在寝居之中,想要听戏,只需要把唱片放在上面,就可以放出来录制好的戏曲。”
  还能这样?贾洪林和杨小楼依然是满脸问号,空气仿佛陷入了沉默,贾洪林假装笑了两声,打破尴尬:“哈哈,我懂了,就和变戏法似的!”
  “No,No,No!”后面的卡洛斯听不下去了,“这是一项技术,是声音储存和播放的技术,不是变戏法。”
  杨小楼不满道:“你个洋鬼……”
  贾洪林立刻捂住他的嘴,陪笑道:“小楼见了洋……洋大人多少不太适应,见谅啊,见谅!”
  李谕连忙说:“忘了给你们介绍,这位是卡洛斯先生,不是军人,他只是个唱片公司经理,专门帮你们录制京戏,然后给太后听。”李谕施展自己循循善诱之法,继续说:“你们想啊,太后多忙!但是又爱听戏,那可怎么办?”
  “我义父说了,他们那有戏台子!”杨小楼说。
  “额……”李谕扶了扶脑门,没想到他是真会拆台,只好又说,“要是太后晚上在寝宫里累了怎么办,总不能再听戏了吧,这时候留声机不就起作用了。”
  贾洪林和杨小楼终于有点被说动:“原来是这么回事,你不早说!好吧,既然有李谕兄弟作保,还是给太后唱戏,我们配合你就是。”
  “二位老板高义!”
本文每页显示100行   共736页  当前第17
返回章节列表页    首页    上一页  ←  17/736  →  下一页    尾页  转到:
小提示:如您觉着本文好看,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←或→快捷地打开上一页、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。
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,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!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@163.com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