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人一种两者没有绑定的太死的错觉.
二人转一唱一和,不少人感觉.自己又有机会了!
按照计划,等到一个月后,情况确认平稳没人闹事,复瑞集团也会宣布“大记忆库”计划,与国家合作,持续构建一个庞大的、完备的“记忆库”。
号召世界各地的志愿者,来提交自己的宝贵记忆进行转码,志愿者也有机会体验学习机器,灌输新的内容。
这也算是给海外人员留了一个口子,使整个计划看上去没有那么封闭。
愿景中,在“大记忆库”里,你将可以找到科学原理、艺术造诣、自然风光、人文法律、体育技巧.
通过数十上百年的积累,来构建人类最宝贵的“图书馆”。
视线回到当下,复瑞馆一整天都沸腾和热烈中度过,每两小时就发放20个体验手环,而且位置随机,全馆都开启了寻找NPC的活动。
他们提前填好了表格,然后就等着NPC刷新。
那位发手环的小姐姐被吓到了几次,之后干脆也玩起了捉迷藏,不再光明正大站在某处,而是专挑犄角旮旯的地方,有人甚至厕所门口遇见,小姐姐发完手环就跑。
而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,则也一直眼巴巴的守在“学习机器展区”,就当看表演了。
呆的久了,甚至开始评头论足起来,评价每个人不同的表现。
“这哥们五音不全啊.不听歌词根本不知道唱的是《丢手绢》,比上一个《门前大桥下》唱的差多了。”
“还有上一个太极拳我感觉也差点意思..”
“这说明啊,记忆可以灌输,但天分也很重要要是我上去,肯定比他们强。”
“对了.为啥还有人选‘儿歌三百首’,公开唱儿歌不躁得慌么?”
“前面都是不小心的,后面感觉都是故意的.”
晚上七点,复瑞馆开始进入散场流程,至七点半,人员已经全部离开。
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去。
学习机器从没有露过面的本体,连同下方的移动底座,被武装押运离开,送去了市区内的一处军方仓库,24小时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看守,外界的反应还没发酵,但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。
周瑞行走在没有一个游客的展厅,看着零星忙碌的工作人员,松了一口气。
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“中国科技博览会”,也即将结束了。
明天,最后一个主题日“航空与航天”之后,他也就完成了这次的所有目标。
原本主办方是打算“未来与展望”和“航空和航天”对调,将前者放在最后一天,不过考虑到“航天”现在无与伦比的热度,和一些展位布置的特殊需求,最终将航空航天放在了最后。
其实这次科博会,一次性拿出这么多东西,除了科博会恰逢其会,是最适合的舞台外,也和周瑞从“思维殿堂”解开了心结有关系。
那一次,他改变了许多。
环形的巨大展厅内,周瑞没由来的,想要从起点开始,重新走一圈。
出发点.工作人员区域。
刚迈出两步,周瑞看向开明智能前的一小片空地。
如果可能的话,这里还应该还有一个“四象研究所”的展台。
现在叫“周韩研究所”了,更早的话,叫“磁控金属溅射实验室”,那是他走上另一条道路的起点。
一个突然走了狗屎运重活一世,只想抄歌挣钱,弥补遗憾,出名装逼的重生者。
依靠着系统给予的胆气,毫无基础的闯入了两世都没有任何经验的“技术领域”。
他自认一直还算努力,【学霸】只给了他本科以下的所有知识,之后的词条也没有任何一个是以“记忆灌输”方式硬塞知识的。
其实回顾至今,除了天之启示外,所有的知识都是他数年如一日不断学习、研究、实践获得的,系统只是提高了他的天赋和效率。
他不是不努力,他是又努力又有挂。很幸运的,在起步没多久,就有了第一次“天之启示”,四象材料。
至今,这门技术已经被充分的开发、应用,甚至被韩子茵补全。
它出现在了飞机上,导弹上,战舰上,甚至轨道外
凭心而论,之后的延伸,他并没有出太多力,依靠的都是研究所的成员们。
俞树、柴连俊、吴华民、牟仲义、曲韬、顾横.以及最重要的韩子茵:追着自己进了研究所,结果自己却跑了的小傻瓜。
这也充分证明了,系统给予的任何东西,都会被人类的“主观能动性”影响,他周瑞也不是这世界唯一有色彩的角色。
“四象研究所”,是他科研道路的起点。
越过“四象研究所”的空地,就到了“开明智能”的展区了。
周瑞转头看向那些现在看来,玩具一般的民用无人机。
当时他因为四象材料的缘故,有幸参与了J20的研发,起初也是没底,又是一个高精尖的领域,他既不懂航空,也不懂战斗机,连打螺丝都没王德打得好,打下手都不够格。
但小半年的时间,依靠大量实践和废寝忘食的刷经验,他一口气将【工程学】从(一)拿到了(九),成为了“工程学大师”。
给之后所有成就奠定了基础。
期间封闭任务,时间漫长,他因为闲着无聊,在蓉飞的厂里捣鼓起了无人机,后来觉得这是个好生意,前世“大江”挣了老鼻子钱了,时间点刚好合适,所以想要自己截胡,甚至专门去深城收编了还没起色的“大江”。
而后不断研究,改进,投入精力,直到触发了第二次天之启示,获得了“机械智能”。
从无人机,到机械犬,再到智能机械战、智能单元、智能工业集群、火箭回收、轨道平台.
在三次天之启示中,被开发的最完全,衍生出最多技术,应用最全面的,就是“机械智能”了。
这是复瑞集团最核心的技术,他也是此时开始,逐渐走入了公众的视角。
不是阿瑞老师这个作曲家,或者见义勇为的高考状元,而是以科学家、企业家的身份。
周瑞漫步中走过了一个个展台,那些展出的成果、和没展出的过去,在他眼里如同形成了某种脉络,清晰可见。
开明智能,是他商业上的起点。
皮鞋的哒哒声,在空旷的展厅内回响,周瑞来到了“太一天工”的展区。
这里第一个位置,就是周瑞从钱老手稿里,摘抄出来的一段话,被做成了一块水晶(伪)台放在这里。
“征服宇宙,是人类的天命。”
短短十个字,饱含着豪情万丈,和深沉的浪漫。
当时“开明智能”的商业价值已经获得巨大成功,在海峡S件名声大噪,在民用市场日赚斗金,在农业领域推广全国,还建设了“智能乐园”这样的地方。
自己因为毕方时的老部下“邱力勋”的推荐,被邀请去了航天局开研讨会,因此对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准确的说,是在参观完“问天之路”后,被钱老的遗慧所震撼之后。
那时无论能力上,还是学识上,他都已经羽翼丰满,所以对进入新的领域,并无胆怯。
“工程学”的光辉依然万能,虽然没接触过,但对他来说也没有太多阻碍,很快就摸清楚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。
成立太一天工,参与嫦娥三号,攻克火箭回收,建设轨道平台,研发刑天战机。
所经之处,皆是坦途。
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成果,他在公众眼中的身份,渐渐从“年轻的天才与富豪”,变成了饱含太多赞叹、一呼百应、威望无量的“周教主”。
太一天工,是他留名青史的起点。
不过那时心境已经不同,和清河县比起,和自己重生前比起,周瑞已经来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高度,来到了时代浪潮的尖端,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太多。
仿佛有无数线头绑在身后,也有无数危机潜伏在身边。
留名青史对他来说,那时已经没有太多兴奋了,更多的是搅入漩涡的无奈,和负担太重的压力。
也是那时起,他对于“公开新技术”产生了潜意识的抵触,许多东西都不再对外公布,甚至束之高阁.
在三大轨道平台的模型下走过,几个正在收拾的工作人员,见到周瑞立刻起身问好。
周瑞温和的笑了笑,来到了“灵枢生物”的展区。
灵枢生物的起点,其实比“太一天工”还早。
当时他为了尝试救下在鲲鹏项目中脑中风的张援朝,用外挂捣鼓出来了一个“ZY-01”,也就是一号化合物的原型。
张援朝现在,应该在蓉城某个地方,安逸的打麻将吧。
但直到“冬眠病毒”也出现,才凑巧搞了一个生物医疗公司,然后又将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装了进去。
如果没有马库斯机缘巧合的出现,他可能一直不会多认真对待,他的根还是在工程学上。
灵枢生物的历史较短,但分量却越来越重,甚至现在有反超“开明智能”的意思。
因为未来,“学习机器”也会归入“灵枢生物”的麾下,这家公司注定会成为一个超级企业,从各个方面影响社会。
灵枢生物是他改变心境的起点。
越过假装和“延寿技术”有关的治疗仓,又路过之后新添的“冬眠病毒”、“二号化合物展台”、周瑞来到了场馆最后的部分。
专门用于开发布会,向世人公布成果的舞台。
周瑞稍稍顿足讪然一笑,继续前进。
唯独这里,没什么好回忆的。
这辈子装过的逼太多了不重要不重要
四周的人越来越少,终于,沿着整个复瑞馆走了一圈,他重新回到了最初的起点。
周围微微站定,有些出神。
前方,是本应存在的“四象研究所”空地。
背后,是这几日连续震撼世界,掀起无数巨浪的发布会舞台。
仿佛一个完美的闭环。
周瑞突然想到,思维殿堂上,大师周瑞问他的话:
“你是不是已经满足了?”
周瑞伸了个懒腰,不自觉发出了呻吟。
“呃~~”
心里想到:当然满足啦!这还不满足?超有成就感的好么?
如果当年选择坚定不移的一直走娱乐道路,此时此刻估计也卓有成就,高低影帝、歌王什么的拿到手软,娱乐圈教父也能当当,恐怕也是另一种“留名青史”。
但要说对人生的满足感,恐怕不及现在百分之一。
“老板?走不走?去看看明天的布置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