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特感觉有些热,这边的热和埃及还不太一样,于是对着自己手腕上的手表,用阿拉伯语道:“我需要一杯冰咖啡,加奶不加糖,谢谢。”
这是所有官方参会者都会得到的一个智能手表,生产方是中国华唯,但里面连通了这里的智能网络,在“钱江智慧城”范畴内,可以随时呼叫一些服务。
离开这里,它就会变成普通的智能手表,但这几天里它简直就是许愿机!!
没过几分钟,天边飞来一架无人机,机腹下方正是他需要的冰咖啡,通过手表定位找到了马特。
马特熟练的取下咖啡,然后用蹩脚中文说道:“歇歇!”
无人机居然还用阿拉伯语回了他:“咖啡饮用过度有害健康,您今天已经喝了四杯了。”
“我下次换可乐。”
无人机走后,马特美美的嘬了一口。
“我有点同情那些3号才抵达,5号就要走的各国首脑了,他们恐怕没机会好好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。”
下属点点头:“据说我们最多能待到10号。”
“那我一定会在最后一分钟才踏上飞机.”
马特并非没有见过世面的人,年轻时也在欧洲留过学,家里在埃及也颇有势力,从爷爷那辈儿起就是高官。但这次来中国,几乎重塑了他的世界观。
联合这几年的世界局势,东升西落的感觉格外鲜明。
这种“感觉”,日后也会融入到他的工作中,影响他的决策和倾向。
比如日后遇到中国企业投资、中国相关事物,马特都会回忆起这次的见闻。
组织上举办各种国际活动,也是希望产生这种效果。
“走,我们坐无人公交,去沿江观景路,晚上那里有无人机灯光秀,可要占个好位置!”
下属点了点手腕上的同款智能手表,说道:“下午有个国际创新峰会论坛,我们不去么?”
“不去不去,没什么意思,都是些空话大话。”
“可是行程上显示,‘瑞·周’也会出席.”
马特立马改口:“走,赶紧去!”
————
钱江智慧城中央,G20主会场杭城国际博览中心,这里已经开始提前举办一些次级峰会。
各个国际组织、参会国官员、商界代表、民间团体都有。
次级峰会管理没有那么严格,既有固定邀请,也可以凭胸牌临时入场旁听,国际博览中心有许许多多的空间来承接。
小一点的如G20妇女权益会议,大一点的如眼下的国际创新峰会,参与者各有不同。
此时主会场的三号馆,一反前两日的冷清,几乎人挤人,每个座位都被占满了。
除了“国际创新峰会”本身比较有分量以外,这是“周教主”参加的第一个峰会也有很大关系。
周瑞是上午抵达的杭城,下午就被拉来这里露面。
他的身份比较特殊,全球声誉也很斐然,算是本届G20,国家的重要招牌之一,所以类似任务一般,被安排了不少露面。
不过周瑞本人并不觉得反感,这次盛会除了有和他有过节的,其实按数量算更多的还是“友好”或“中立”国家。
就像他曾经在万户基地回答别人的话:别把美西方当做“国际社会”的代名词,这颗星球还有许多国度,打打交道也挺好的。
作为“全球创新峰会”的主要嘉宾之一,他坐在了台上的中央,左手边是印度的电信大亨,右手边是泰国的财政部长,再往下还有新加坡科技部长,辉瑞亚太大区总裁等。
对了,还有一个熟人,比亚蒂船夫哥,也作为中方企业代表参加。
十个人坐成一排,由于涉及多语种翻译,所以台上不设主持,只通过智能系统CUE进度。
台下,提前一周抵达的甘媛坐在第一排,笑眯眯的欣赏着自家老板。
领带配色真好看。
她挑的。
周瑞扫了一眼,下面黑压压全是人,60%是外国面孔,剩下40%估计也有大量日韩泰等亚洲国家参与者。
准备时间结束,会场全满,甚至后面还有几排站票。
几架无人机在众人的惊呼中飞了进来,缓缓放下几个小盒子在众人手心,里面是中国企业讯飞的翻译耳机。
提前发好也是可以的,但搞活动嘛,不要不好意思,咱多少装一点,就是炫技一下怎么了?
这场G20,也是中国企业的一次展示平台,比如翻译是讯飞的,公交车是比亚蒂的,智能化是开明智能的,电子设备和通讯是华唯的
开明智能并不是一枝独秀,当然它一定是存在感最强的。
接过翻译耳机,周瑞发现旁边的印度大亨,因为身高问题,有些吃力。
够不着耳机。
周瑞很有绅士风度的站起来,帮他解了围,取下了无人机下悬挂的小盒子。
“谢谢,非常感谢!”
“举手之劳。”
将小盒子递过去的时候,印度大亨还握了握周瑞的手。
下一刻.
“词条任务【免疫力】,经验+2,当前进度(19/100)”
周瑞:???
你哪只手来着?你哪只手!!!
第959章 和平:小巷里有大块头经过,而他只喜欢种地
周瑞表示他进中山医院溜达,也就才一点经验,和印度大亨握了个手给两点?
什么先天恒河圣体么?
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
可会议已经开始,又有这么多摄像机架着,他没法离开或者当场拧开矿泉水洗手。
甚至连擦一下都不行在这么一个场合做这种事情,明天就得上全球头条!
周瑞只能板着脸坐在那里忍着
只是右手条件反射似的,忍不住摩挲检查是否干净。
之后的峰会进程还算平稳,高端会议是能让人很有表达欲的,各国的代表无论是企业还是官员,不论认知如何,但都不是蠢人。
多个议题下,内容虽说比较空,但还是能提炼出不少东西。
可以看出,不同国家对当前世界变化的认知是不一样的,哪怕仅仅是商业创新领域,也有许多不同的态度。
对于发展中小国来说,他们既希望于能从大国获得一些好处,比如产业投资,比如技术升级,亦或者承接订单,又害怕被影响太多。
对很多国家来说,能有个汽车零配件工厂,就已经算“创新型产业了”。
更高级的,除非大国主动给,否则他们跳起来都摸不到。
电都供不上。
所以看似科技创新论坛,实则大家维度都不一样,至少周瑞眼里的创新和泰国财政部长眼里的创新不是一个东西。
所以为什么会议越大,内容越容易空泛,就是这个道理。
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,那就是得益于中国近几年的飞速崛起,各国无论大小强弱,都在试图分析原因,想要将其嵌入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再加上本届东道主就是中国,所以会议上相关的问题很多。
十个嘉宾也是各抒己见
有傲慢的,有仰慕的,有质疑的,也有虚心学习的。
同一国家里的不同者,看法也有很大差别,有些人天生亲西方,认可那套说辞,有些人天生亲东方,认可这套文化。
当然,也有披着国家的名头,却为私人利益发言的。
周瑞也回答了数个问题,其实这种场合也只能泛泛而谈,表达一下态度,周瑞讲了讲“灵枢生物”的一些规划。
在十个嘉宾中,他并没有抢了其他人的风头,那些听上去不怎么顺耳的也懒得反驳。
毕竟流程就是这样,每个问题请三个嘉宾回答,甚至他沉默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多。
期间有一个讨论话比较有意思:
“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大前提下,企业应该如何保证自己的竞争力.”
这是不知道第几个问题,首先回答者是比亚蒂船夫哥。
聚光灯下,王船福拿起话筒,对着下面说道:
“我们全球化的进程,大概走了30年,这期间,对于全球化的定义也在不断更新,从最早的市场全球化,到后来的供应链全球化最近我还听到过‘技术全球化’的说法”
“技术是没法全球化的,因为有专利壁垒,有巴黎公约,各国都在建立自己的技术优势,所以我的看法是,越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下,越要找准自己的定位,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,这个是别人抢不走的.就像在超市买东西,要有差异化,有核心竞争力的商品,才能脱颖而出”
作为工程师起家,坚持自研的船夫哥,表达的观点也符合一贯的性格。
这时周瑞旁边的印度大亨突然拿起麦克风,插言道:“我有一点不同意见。”
按道理大家是依次发言的,但话筒在别人手里,突然张嘴也不是不可能。
“每个国家,每个企业的天赋是不同的,全球化的优势在于补齐短板,比如中国擅长生产瓷器和丝绸,印度人在电脑软件上更有天赋,日本人生产汽车,韩国人造船”
“需求总是多样的,没有国家能完全生产全部自己所需的东西,也没有这个必要,这会带来重复竞争和浪费资源。”
“印度许多东西都是进口的,但我们依然发展的很好,大家都很幸福,人民安居乐业,没见到有谁困扰。”
船夫哥梗在了那里,倒不是因为词穷了。
而是分不清,对方是重新定义了“发展很好”,还是重新定义了“幸福”。
或者干脆重新定义了“印度”。
干笑了一声:“确实,每个国家天赋不一样.但中国正走在快速工业化的道路上,许多技术光靠‘买’,是不安全的.”
印度大亨:“买来的东西就会受到法律保护,这是全球的基础规则,如果中国像我们印度一样平和心,可能就会多一些安全感”
作为印度的买办资本,对“买”情有独钟,并极力宣扬“买”的合理性、合法性、神圣性,倒也并不奇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