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钱老,过两天,咱们当初搞的那颗卫星,就要回来了”
他声音很轻,更像是说给自己听
“其实回来有一阵了,有个厉害的年轻人,把‘东方红一号’完完整整的送回了地面,嗯.折了两根天线,但问题不大”
“当时这任务拖了十年,最后落到咱们五院手里,我也被迫从导弹转向卫星方向,这一晃又是四十五年过去了没想到还有回来的一天。”
背后一人上前道:“孙老,今儿个天凉,我们早点回去吧.”
孙嘉栋摆摆手,和善道:“没事儿,我就说说话要是因此着凉了,就算到钱老头上,没好好保佑我哈哈哈.”
作为科学工作者,他其实不信这个,只是寄托哀思,与是否迷信无关。
这是属于活人自己的感慨罢了。
一片落叶打着转落在了墓碑上,孙嘉栋苍劲又如枯槁般的手,拂过墓碑,为钱老摘去落叶。
碑上写着“1911年12月11日—2009年10月31日”。
“那个年轻人可厉害了,做出了很多我们之前不敢想的东西至少我是不敢想,火箭回收、探月机器人尤其是轨道机械平台,真的很厉害。”
“现在轨道上空,除了国际空间站以外,最大的人造工事就是‘轨道机械平台’了,而且面积还在不断增加,还像一艘船一样可以自由移动.不知道这东西,和当年您设想的‘宇宙飞船’比,哪个厉害.”
“对了.他们说还会建立一个以您名字命名的‘科研轨道平台’,几个老哥们都有点羡慕呢.”
“可惜,您要是再多留在这世间几年,也许就能看到现在航天业的长足发展,甚至认识那个小年轻呢”
突然,孙嘉栋想到了自己看到的资料,想到了一种可能。
“嘿~,那年轻人是09年高考状元,说不得您在世时,真的听过他的消息也说不定”
说完这个,孙嘉栋自己都觉得好笑,笑完后,又不知道该说什么了
良久之后,深深的鞠了一个躬,然后费力的直起身来。
他也八十六了,成了别人口中的“孙老”。
在身后年轻人的搀扶下,这位当年“东方红一号”总负责人,离开了九鼎山
不过他并没有回家,而是直接去往了某家餐厅.
餐厅门前,现任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,也是下一任局长的有力竞争者:李长平,正在门口等候。
“孙老,这边,小心地滑.您这非跑一趟何必呢”
李长平搀扶住孙嘉栋的手,朝里面而去
虽然孙老已经卸下了所有职位,只保留了一个探月工程顾问的虚名,但谁也不敢怠慢
说白了,今天这场接待,孙老本可以不来的,以他的年纪,只需要在最后一刻露露脸就好了,但孙老听闻了消息后,却特意要求来参加一个平平无奇的饭局
孙嘉栋笑呵呵道:“怎么了?我一个老头子能吃你们几口肉,舍不得啊?”
“您要这么说,我就得跳下去了”
“这是一楼,跳什么跳?”
正说着,背后又有一辆车驶来
正要进入室内的孙嘉栋转头看过来,一辆平平无奇的红旗N501停了下来,走下一位器宇轩昂的年轻人。
剑眉星目,身姿挺拔.
这朝气,这身板,这车
好一个年少有为.
孙嘉栋停下了脚步,转头盯着直打量。
周瑞看到这个笑呵呵盯着自己的陌生老者一愣.
“您好,您这是在等我?”
孙嘉栋展露笑颜:
“对呀,我在等后生呢.”
第872章 感兴趣的孙老
周瑞虽然认不出眼前老者是谁,但还是展颜笑道:“您好,我是周瑞。”
孙嘉栋低垂松弛的眼眸,变成了一道弯月:“您好,我是孙嘉栋.”
“可当不起一个‘您’字,您是航天局的人吧?”
“算是吧,以前是”
他这辈子履历太长了,最有归属感的,还是当年的七机五院.
李长平走回来两步,看到一老一少在尬聊,笑呵呵道:“周总,这位就是‘东方红一号’的总设计师。”
周瑞眼前一亮,听说过,但面相确实认不出来。
除了“两弹一星元勋”,这位还有一个超级牛逼的称呼,那就是“北斗之父”。
两项听上去,像是两个不同时代的荣誉,居然同属于一个人,其分量绝对重于泰山。
甚至周瑞隐约听说过,这位孙老当年是“钱老”弟子般的人物,深受钱老器重。
一场普普通通的接待宴,不知道这位为什么出现。
孙嘉栋赶紧摆摆手:“什么总设计师当时大家都是一起出力的,职务高低不重要”
虽然“东方红一号”是在他手里飞上天的,但作为一个历时十年的项目,之前多年有无数人投入心血。
周瑞牵起老者的手握了握,感觉轻飘飘的只剩骨头一般,下意识另一只手也握了上来,想要为这双手多挡住一点严寒。
李长平作为主陪,引着大家往里走去,对周瑞说道:“孙局长在‘国博’那边开会,实在抽不出来身,今天就由我来招待,周总勿怪。”
“其实不接待也成,都是老熟人了。”
“哈哈,那不行,您来一次,我们就要照顾好一次.”
说起来也有趣,周瑞接触到的航天局有头有脸的人物中,“孙”姓出现频率很高。
孙局长、孙嘉栋孙老,包括嫦娥三的总工孙泽,好像还有一个孙什么芳,也是探月工程火箭部分总设
讲道理“孙”并不算大姓。
想到这里,周瑞忍不住看向孙老,不会是这位传下去的吧?
但紧接着脑海里闪过了几人的资料.还真不是一家人相互之间毫无关联。
这算是一个有趣的巧合,好像建国初期的时候,科学家队伍里姓“钱”的也特别多,而且各个都是大佬,但也并无血缘关系。
几人落座在里面的大包厢内,周瑞这边连带甘媛,公司员工大致六七人,航天局则是十人左右,比如之前合作过的张先鹏、洪安然再加上意外前来的孙老,可谓是坐的满满当当。
稍做谦让之后,孙老坐在了主座,周瑞和李长伟一左一右,就这么开席.啊呸,是开餐了。
大家都很熟了,稍稍客套了几分钟,就开始以吃为主,以聊为辅。
李长平:“周总,‘钱学森平台’的发射安排已经定下来了,明年三月,春节后第一批次就是”
周瑞:“没问题,两边人才互通,有什么需要你们提就成,我到时候可以把单春元借给航天。”
嗯.“借”字咬的很重。
作为第二个轨道机械平台,钱学森平台是航天局和“太一天工”共同建设的,费用上各出一半。
原本的计划里,依旧是用“敬天一号”发射、“万户基地”进行轨道对接指挥,航天局只负责发射服务和日常管理,但上次两边定下了引进“拟态指挥系统”的事项后,航天局研讨决定,自己来打主力。
终究,他们需要自己吃透所有技术。
比如火箭回收技术,虽然是和“太一天工”共享,但“敬天一号”都发了三轮了,航天局自己的“长征系列”依旧还没实发。还是那句话,“太一天工”可以炸,国家队不能炸。
最后航天局决定,钱学森平台的发射火箭全部由“长征系列”来承担,这样有助于吃透新技术,届时指挥系统也以航天局为主,太一天工只负责提供“载荷”。
发射用火箭则是新鲜出炉的“长征三号-H”,H代表着“回收”。
听到“钱学森平台”几个字,孙老悄悄放下筷子,竖起耳朵不愿错过任何一个字。
等到两人聊的差不多的时候,才突然说道:
“李司长,到时候发射的时候,能让我这个老头子去看一眼么?无论是西昌还是文昌都行。”
有外人在,他就称呼李长平的职务,维护小辈儿的面子。
但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,李长平居然有点犹豫。
主要是孙老这个年纪,还真不是随便能出远门的。
说白了火箭发射基地都不算什么好地方,至少医疗条件都不咋地.
要是拉出去,拉不回来那就玩大了!
“呃这事儿.局里自然愿意,但实际情况还是要看您老的身体。”
孙老点点头:“那我就做好准备,好好调理身体.”
甘媛一边给老板剥虾,一边还要关注老板聊的什么,需不需要自己提供补充。
这么多年了,周瑞还是没习惯自己剥虾,都是白白嫩嫩送到嘴边
而桌尾角落里,曾经在“盲人炒饭”坦露心迹的洪安然,目光不断在两人之间巡游。
这两人以前好像不是这样的
洪安然忍不住托着腮微笑观望.也好。
有些人,远远看着就挺好的,她没有追逐流星的勇气,怕过于耀眼,伤着自己。
接风宴后,周瑞一行人坐车去往住宿酒店,还是那间闹市取静的内部宾馆。
看着远去的红旗车,孙老慢悠悠的戴好围巾,轻声道:“小李,那位周总今年多大岁数?”
“周总好像是26?虚岁还是实岁来着?”
“26真年轻啊”
李长平也感慨道:“是啊,明年这位应该就是工程院院士了,八九不离十,也会是新中国最年轻的院士.啧啧估计这个记录很难被打破了。”
孙嘉栋哈哈大笑:“当得起啊!谁要是不服,也搞一个轨道平台出来.”
“哪有人敢不服,现在最希望周总当选的,就是同期其他提名人了,害怕周总要是落选了,被人提溜出来比划比划成果,甚至传言这位还会冲击一下科学院院士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