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甲盖大小的出血就能把人送走,芝麻大的血栓就能让大脑坏死,即便挺过了最危险的初期,后面的日子也不会好过。
瘫痪、植物人、失语、智力下降.每一样都让人绝望。
樊稼翻看着手上的资料,这里面只有一个病例。
前期抢救、治疗都是在川省的华西医院,全国排名甚至在中山医院之上,并且经手医生是那边的神经外科主任,所以樊稼是绝对相信其水平和真实性的。
哪怕他不是神经外科出身,也不难判断出,这个病人大脑受损程度严重到什么程度,如果是10岁以下的孩童,勉强还能靠着代偿能力恢复自理,但最多也就是个智力障碍程度。
实际上也确实如此,被抹去姓名的病患,手术抢救后,数个月时间都在深度昏迷中,这是比“植物人”还严重的一种意识障碍。
最后70来岁的年纪,居然能恢复到基本生活自理的程度,只能用“医学奇迹”形容。
真是小米牛踩电线,牛逼带闪电!
樊稼第一反应,就是叫来自家中山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,不过转而一想这只是第一次见面.
可能是过于震惊,樊稼直接说出了自己脑子里的名称:“这个‘一号化合物’,对代偿能力的强化是全身的么?”
周瑞点点头:“是的,所以也具有一定风险,比如诱发一些其他疾病也不是不可能,尤其是‘增生类’。”
“但您也清楚,对于那些患者,这种风险还在合理范围内.”
很残酷的说.许多脑卒中患者,基本就是在毫无生活质量、且毫无尊严的等死。
那是对自己的折磨,也是对家人的折磨.
周瑞提醒道:“目前这个‘ZY-01’,我只用化学方法制备过一次,在实验室里进行的,当时是征求了患者家属、单位的同意,才冒险用了一次,至今只有一个实例。”
“与‘训练服’技术相比,这个肯定更敏感一些,‘灵枢生物’会尽可能完备资质和许可,同样对于绝境中的患者,也是放手一搏的机会,我们可以以试验为名,不收取患者任何费用。”
樊稼抿着嘴,半晌后说道:“我无法立刻给您答复,病例还是太少了,内用药物需要一系列药理性研究、毒理性研究,动物实验等.”
“理解,这也是我寻求与大型医院合作的原因,希望双方合作,能加快这一过程。”
即便是试验性疗法,也不是说你想治就能给人治的,哪怕是个将死之人,哪怕是对方同意。
“一号化合物”用于临床,还有许多步骤要走。
至于资料里最后的内容:“冬眠病毒”,樊稼看起来就更吃力一些,一来他对病毒学并不了解,二来这资料也没有病例支持,甚至没有实验数据。
周瑞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“冬眠病毒”的预期效果,至于诱变培育方法,自然不会现在就写在上面。
樊稼稍稍觉得有些异想天开了,但想想前两项内容
这天给周教主开一下,好像也没啥。资料看完,办公室里又陷入了沉默,半晌后杨校长突然说道:“小周,你这些东西,相互之间似乎有所关联?”
隐约有一条脉络,好像都是对应“长时间无法行动”病人。
周瑞笑了笑:“还是您眼尖,这么说吧,三个技术方向,都不是为了‘医疗’而生的,是为了积累‘人体冬眠’技术,而‘人体冬眠’则是为了未来的‘星际航行’.”
此言一出。办公室里的两人对视了一眼。
这怎么突然升华了?
好家伙.星际航行?人体冬眠?
周瑞赶紧摆摆手,笑道:“那是遥远的未来了,您二位就当我吹牛吧,还有人说要2025年送八万人去火星呢,我这个算比较务实的了。”
樊稼想想也是,他是管医院的,不是搞企业的,吹不吹牛他不清楚,但眼前看到的东西,确实在医疗领域里有巨大前景。
樊稼又问了许多细节,周瑞一一对答,谈话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最终双方达成了初步的口头约定。
第一:训练服技术,医学领域将改名为“电极针灸康复设备”,方便患者理解,这个部分是肯定没问题的,能迅速上马。
“灵枢生物”不会提供那种紧身衣一般的全套的训练服,会非常不适合患者操作,而是会以柔性绑缚结构,哪里需要绑哪里,只做区域性康复。
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升级,不过对周瑞来说并不算太难。
其二:一号化合物技术,需要周瑞自己先搞定相关资质,中山医院也会调动力量参与体外研究阶段。
即便一切条件具备,前期也只能以“高风险试验新疗法”的方式介入,一个萝卜一个坑,每个病患都得在严格的跟踪治疗中使用,距离普及性治疗还很遥远。
至于“冬眠病毒”.樊稼没有给予明确答复,表示如果是科研项目还行,谈如何介入临床还太早。
是骡子是马,培养出来再说。
对了,为了方便周瑞介入,樊稼主动提出,给周瑞一个医疗器械技术顾问的身份,使其可以参与到治疗过程的讨论中。
周瑞表示没问题。
离开的时候,樊稼一路送到了医院门口。
心里感慨就像校长说的,能捞着一个和“周教主”合作的机会,那真的代表着无限可能。
星际航行、人体冬眠对他来说还太遥远,但肌肉康复、脑卒中预后,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。
顶级医院和顶级大学一样,都需要在自己的领域朝前探索,拥有独特的科室或者治疗手法,积累各种“病例”,那都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“周总,以后常来坐坐”
杨校长打趣道:“你们医生能盼点好的么.”
樊稼笑了笑:“来我这也不见得是治病不是么?喝喝茶不行么?”
第867章 律动模式
悄无声息之间,一家名为“灵枢生物”的生物医疗公司成立。
继“四象研究所”、“开明智能”、“太一天工”之后,复瑞系企业迎来了第四个成员。
而且一出场,就带着三门独家技术,和充沛的资金、人脉。
未来会在智能大厦新购入办公楼里获得一席之地,但更多的实际工作,会分散在复大医学院、中山医院等实际机构中。
周瑞也让甘媛,开始筹谋一套原始班底,复瑞系之前从未踏入过生物医疗,所以除了基础行政职员,其他都得新招聘,或者和医学院合办科研项目。
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,专业的人都搞不定的时候,再去找开挂的人。
周瑞的主要精力还是在“工程领域”。
同样还有一件事情,悄无声息的就做完了,那就是“南天门”的第三次发射。
这是一次常态发射,没有额外测试,没有特殊载荷,只是老老实实的送上去了数枚“榫卯”和几十片“板砖”。
这次发射周瑞甚至卸任了“指令长”的工作,交给了太一天工团队的人,并且也没有再搞电视直播。
只在官网公布了一下成功的消息,一些网络媒体、电视台倒也有报道,但大多只有图片和文字。
至此,“南天门轨道机械平台”的总面积达到了256平米。
面积扩张阶段将会放缓,下一阶段将会开始填充功能性设备。
周瑞也因此,钻回了“万户基地”。
甘媛拎着小包,踏入了万户基地的一号厂房。
一身精致的职业装,意味着她是从智能大厦刚下班赶来的,甘媛来这里的次数并不多,主要是这边距离远,自从万户基地点样子后,她的腿又一直是受伤状态,至今才算基本恢复。
此时已经是夜晚,二号厂房只有零星的一些人在忙碌,甘媛的小高跟哒哒声在这里格外罕见,引起了一些人的好奇,抬头张望。
一个工程师抬头,瞪大了眼睛,小声说到:
“哇塞,大美女啊,我们公司的?”
一旁的同事是开明智能调来的,赶紧道:
“你认不出?这是总公司CEO,说话注意点,甘总很严格的。”
“这就是甘总么?我之前只在新闻上看过.”
见到这位风姿卓越,气场强大的女强人望了过来,两人赶紧站直了身子,齐声道:“甘总好!”
甘媛远远的挥了挥素白的手掌,问道:“周总呢?”
其中一人赶紧指向深处:“应该在H6区域那里是周总自己的工作室。”
甘媛微微点头,朝里走去。
说是工作室,其实只是在巨大的厂房里,隔开了一片区域罢了,为了方便悬吊系统工作和设备调配,既没有墙、也没有顶。
周瑞也听到了独特的哒哒声,转头看过来,笑着说道:“来了?刚好做完”
他一身简单的工装,并无污迹,只有干练,双臂有着金属臂一般的结构,仿佛长了一对铁胳膊,肩头还盘踞着一个活灵活现的“眼珠子”,正是小花洒.
周瑞也不见有什么指令,只是将手放在了一旁的工作台上,双臂的智能单元就如溪流般褪去,凝聚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结构,只留下了小花洒一点点躯体。
周瑞招招手:“你来看看这个。”
他指向了一旁,由一个盛放电脑和控制器的支架台,和几个大小不一的柔性材料卷组成的设备。
这是他根据中山医院的实际需求,改进出来的“训练服”。
好吧,现在这个和训练服也没啥关系了。
之前,周瑞是用“四象-乳胶”材料,搭配电极、控制器、传感器,制作了一套极具科幻效果的“训练服”。
核心原理还是通过电击刺激肌肉,来模拟“土火车”的痉挛震颤,复刻来自系统的神奇效果。
但放在医疗领域,帅不帅先不说,这种紧身衣想给瘫痪、行动不便的病人穿上,能把小护士给干废了。
绝大部分病人也不需要全身刺激。
于是周瑞进行了医疗化改进,制作成了如血压仪一样的捆缚式结构,由大小不一的柔性平面结构来作为主体,且弃用了四象材料以防泄密,电击强度也削弱了许多。
新设备需要通过中控计算机来录入需求,确认电击的部位是腿还是手,还是别的哪里。
比起训练服那种“穿着开机就完事了”的傻瓜式操作,难度还大了很多,但也更适用于医院场景。
这两天他就是在忙这个,中山医院那边也不需要太多,前期有个三、四台就足够。
周瑞招呼甘媛过来,让她坐在自己对面的椅子上。
“邀请你体验一下,别紧张,我已经试过许多次了,绝对安全,刚好帮你的按摩一下。”
甘媛紧张的夹着双腿,左右望了望:“在这里么?不合适吧老板”不由想起了前几次,老板帮她按摩腿部的经历,脸刷一下就红了。
那可真是无法言说.
周瑞托起甘媛的小腿,笑道:“想什么呢!裤腿撩起来一点就行了”
突然,一个肥硕的身影冒了出来,大大咧咧道:“老板!你饭吃了么?!要不要一起?!”
甘媛闪电般缩了回去,连带椅子都差点带翻,周瑞干笑着对车乾说道:“我不吃,你去吧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