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媛似乎有些苦恼,抬头时眼神都有些呆滞,显然是遇到了什么工作难题,声音都有些迷糊。
“老板?”
“你没吃饭啊?”
甘媛强打精神,用更大的音量脆声道:“老板!中午好!”
周瑞:“.”
半晌后,周瑞摇摇头说道:“你别干了,走,出去吃个午饭,下午再陪我去个学术会议。”
甘媛有些迟疑:“学术会议?我去会不会给您添麻烦?”
她都几年没接触过这些了?当然上学的时候距离学术也很遥远,只是按部就班的毕业罢了。
周瑞没给她拒绝的机会,说道:“帮我参谋参谋,走,我饿了,先去吃饭。”
甘媛的腿脚现在走路已经不成问题,只是无法长时间、长距离步行,另外就是姿态转换的时候有些迟滞,起来、坐下都需要支撑一下。
不过越是这样,越要多走走路,一直坐着和一直躺着没太大区别。
两人在大学路吃了点简餐,然后先去学院办公室给甘媛找了个参会胸牌,才一起来到会场。
可能是走了有一两公里了,周瑞注意到甘媛的姿态开始有变化,似乎是右腿疲惫了,开始下意识有保护动作。
周瑞绕至甘媛右侧,抬了抬胳膊肘,甘媛脸有些飘红,但终究是搀扶上了周瑞的手臂。
二人向里走去,像是参加晚宴多过学术会议。
周瑞的座位在第一排,本就是隔一个坐一个,左手边的人还恰巧今天没来,甘媛坐在一侧倒也不显得突兀。
到今天下午,这场会议的进程其实已经过半,主要以“个人报告”为主。
这种学术会议,都是铜头铁尾豆腐腰,开题和收尾的都是大佬,中间的相对水平次一些,这也是为什么周瑞原本不打算来。
主要是强制带甘媛出来走走。
自从看过“批命”之后,他还是有不小的变化的。
下午的前两场报告,不出所料水平一般。
一个是关于“重力储能”的,就是用多余电量驱动升降机械,将重物(比如大石头)拉至高点,转化为势能,需要的时候重物再往下坠落,用重力拉动电机重新发电。
听上去极其原始,甚至有种脱裤子放屁的荒唐感,但实际上这种储能方式,还真有自己的优点。首先就是稳定,大石头升上去,可以几年都不“变质”,也不存在储存难度,不消耗额外能源,不容易故障,这份“稳定性”是其他所有方案都比拟不了的。
再一个就是适用性强,不需要高科技产业支撑,不需要复杂的设备,山沟沟里、戈壁滩上都能搞。
最后,能量转换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储能效率反而比许多复杂的高科技设备来得好,可以达到80%以上。
广义上“水电站”也是重力储能,但实操时一般被单独列做一支,叫“抽水储能”。
人类为了储能,还真是创意百出,各有招式,甚至还挺好笑的。
第二个报告,是一个熔盐储能,用多余的电能加热无机盐,形成高温溶液,保温储存,然后等到需要的时候再热交换出来,重新烧开水发电。
听上去比电力拉石头要高科技的多,但复杂的系统反而不美,设备本身需要较大投入,和重新建个火电厂也差不多了,而且系统稳定性也差很多。
只能说,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,都需要讲求“综合效益”,高科技的未必就是最好的,成本、难度、安全性、易用性.方方面面都得拿到“优”,才能大规模普及。
周瑞也就听一乐,时不时和甘媛小声聊点别的。
但第三个报告就有点意思了,居然是昨天的范祖松。
稍稍引起了周瑞的注意。
这个干巴老头有着和其他报告者完全不同的气质,点头哈腰的走上来,还没站到台中央,已经撅了四五个。
考虑到林托查到的情况,倒也不难理解,研究项目的经费来源多种多样,但无论哪一种,一旦断供,可比房贷断供严重多了。
几年甚至十几年心血毁于一旦,树倒猢狲散,甚至还有可能惹上官司赔偿。
换个人,表现未必比范祖松强。
这个老头上场后,谦卑又急切的,开始大谈“锂硫电池”的各种优势。
滔滔不绝的讲了二十分钟,锂硫电池怎么好,他们已经有了多少多少突破,如今距离成果转化多么多么接近。
以周瑞的眼光,不难看出老头夸张了不少,但凡有点苗头,经费也不会断供。
通篇他只有一点没说错,那就是“锂硫电池”的理论性能确实极强,完爆现在常见的钴酸锂电池(手机电池)。
前提是你能搞出来,并且成本合理可大规模制造。
就像人人都知“超导”好,几个人真爽过?
这个方向提出几十年了,有进步,但全球也没啥值得一提的可转化成果。
范祖松显然不是口才很好的人,夸夸其谈逐渐变成了车轱辘话,三句话里夹两句“希望有更多资方看到我们”芸芸.
下面的人就都开始走神,这是学术会议,不是销售会议,范祖松的行为让他们很不感冒。
直到30分钟时限快结束的时候,看到下面众人反应平平,范祖松依然不甘心,破釜沉舟,直接将自己电脑上的大量实验数据,投放到了大屏幕上了。
开始逐行逐行的,讲解枯燥的表格。
只是下面这些人,注意力更加涣散,根本没人搭理他,渐渐变成了一场艰难的独角戏。
管理方好几次提醒他时间到了,范祖松却依旧硬着头皮继续讲,死活不肯下来,原本30分钟的报告,40分钟了还在台上赖着。
全场都昏昏欲睡的时候,只有周瑞在下方,摸着下巴微微出神
没想到真有人把未整理的原始数据搬到大屏幕上.也不知道该说他拼了,还是说他不动脑子
这密密麻麻的破表格谁看啊
不过刚才“抽丝剥茧”触发了
标记出了不少东西
第851章 宏大叙事
身旁的甘媛注意到,一直兴趣缺缺的老板突然认真了起来,轻声附耳问道:“老板,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么?”
“我看这位应该是遇到什么困难,您如果感兴趣,倒是可以接触一下。”
她的商业直觉倒是敏锐,没有任何调查,就通过范祖松的表现,猜了个八九不离十。
周瑞有些犹豫,昨天他对此人的印象很不好。
他不会武断的凭借第一印象编排别人,但非亲非故的,谁又有义务去理解每一个人呢,礼貌的疏离就好了。
范祖松也算是瞎猫碰到死耗子,明显不擅于张罗经费,也不擅于搞学术交际,病急乱投医,直接放出了大量原始数据,触发了他的特殊能力。
之前诸多报告中,比他更有牌面的专家多的是,但都藏着掖着,能给个柱状图撑死了,笼统的很。
当然,触发了“抽丝剥茧”,找到了大量数据中的关键点,不代表周瑞就了解了对方项目组的前因后果,更不代表随便点拨一下,“锂硫电池”就成了。
这东西还是挺厉害的。
锂硫电池是以硫元素作为电池正极,金属锂作为负极的一种锂电池。
这么说吧,理论比容量和理论比能量,分别达到1675mAh/g和 2600Wh/kg,均达到了常见钴酸锂电池的十倍至十五倍。
给它打个骨折,也是五倍的差距,足够算是一次商业电池的革命了。
不说五倍,一点五倍,商业价值也是巨大的。
当然所有看似牛逼的东西,往往都有大量缺陷,就和所有看似昂贵的自行车,必然有人站起来猛蹬过一样。
有着电池膨胀率高、衰减速度快、难以大型化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,包括锂电池自身的枝晶问题也在其内。
关关难过,但又吊着不少人。
几十年了,各个“难关”多少应该都往前推进了一些,但距离“成熟制备”,就和“妲己”和“鞑靼”的距离一样大。
想了想,周瑞给林托发了个短信,那边回的很快,周瑞撇了一眼,心里有了大概。
台上,范祖松还在枯燥无味的讲述数据,其实他选择了一个最错误的方式,即便是同领域专家,大量数据在未经整理归纳的情况下被糊在脸上,谁有心情细看。
这些专家,10个人凑不出一个好眼睛,人均近视+老花,看一眼就头晕。
所以即便讲30分钟的报告,被他靠着厚脸皮硬拖到了45分钟,范祖松使出浑身解数,小嘴和Rap一样不带停的,也只换来了超级大冷场,甚至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。
看得出,他情商确实不高,昨天那种热忱的模样更多是逼出来的。
终于,范祖松结束了,不过心灰意冷,心想自己也算拼过一把了垂着头走了下来。
几个一起的女学生脸色也很不好,她们和范祖松算不上一损俱损,千把块的补贴吃麻辣烫都得控干水分。
但谁愿意上班期间,公司就倒闭了呢?
之后的两小时会议,范祖松已经神游天外了,只希望一切快点结束。
当天会程全部结束后,范祖松连学生都没招呼,行尸走肉般的往外走。
直到在会场外,一个看上去格外明媚干练的女娃拦住了他。
“范教授是么?”
范祖松抬起头。
这个漂亮女娃从笔记本上撕下来一页纸,递给他说道:
“我的老板刚才对您的曝露的实验数据,有一些疑惑,他将这些点记录了下来,如果您感兴趣,可以回头关注一下。”
范祖松莫名其妙的接过纸张,上面列着密密麻麻的数字组合,让他愣神。
他一个近视+老花,看一眼就头晕。
“这个是按照PPT页数编号-行数-列数标记的,完全按照您之前展示的顺序,最后那里是我的联系方式,如果您能解答我老板的疑惑,请联系我。”
说完,这个女娃娃就施施然的走了。
范祖松光顾着看手上的东西,甚至没顾上注意这姑娘是谁。
当然,注意了也未必认得出,他是个老学者,对商界颇具名气的“甘媛”不会有什么太深的印象。
过了一会儿,范祖松自己的鞑靼.啊不是,是学生们,才追上导师。
“教授,怎么了?”
“别太难过,您尽力了。”
范祖松看着手里的纸,密密麻麻写了不少,按照那漂亮女娃的说法,至少代表着七八十个数据位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