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倒下了十多个人后,终于扛不住开始往后撤退。
刘永和看着不断倒下的俄寇,心里十分震撼。
这才叫打仗啊!
看见俄军直接被打退,他振奋道:「既然鹿岗岭村保险队击退了俄寇,该咱们上场了,退也不让他们退的舒心!」
于是,俄军刚退,就遭受到了之前那伙人的第二次骚扰。
打完就跑,可能死不了人,但是癞蛤蟆上脚背不咬人膈应人!
赵传薪听到枪声,嘴角溢出笑意:「走,咱们也跟着后面去膈应膈应他们。」
一队人骑马俯冲速度极快,片刻即追上。
这次赵传薪带人在马背上开枪。
马背上在疾驰中上膛、瞄准、开枪,这也是保险队的一个训练项目。
保险队的马鞍都是特制的,灵活性不高,但稳定性极佳,队员骑马射击,不必担心自己会跌下马去。
另一侧,刘永和本来是骚扰战术,一看鹿岗岭村保险队从后面追杀上来,这不成了夹击了么?
已经形成围二阙一之势,他们干脆也不跑了,准备死磕到底。
原有恃无恐的俄军,哇啦哇啦的说着什么,朝着唯一的退路狂奔。
原定计划是把他们吓唬走,现在赵传薪临时改变主意,应该一次性打怕他们。趁他病要
他命,不然对不起刘永和的助攻了。
哒哒哒马蹄声大起,赵传薪带人在后面紧追不舍。
见俄军有回头断后迎击的意思,赵传薪朝后打了个手语,队伍一分为二,冲进两侧的雪地中,形成包夹之势,不招不架就是干。
他是阵眼,有他掠阵一枪一个准,其他人胆气顿生,停马毫无顾忌的开枪。
砰!
一个保险队的成员中弹了!
赵传薪眼睛都没眨一下。
战争必然是会死人的!
这一天早晚会来临。
继续开枪!
原以为正规军有多么厉害,可他发现,己方的稳定性比对方高多了,哪怕有人中弹也没有慌乱和逃跑,相反俄军再死了六七人之后,彻底不再反抗,只是一味地逃跑。
等俄军跑远,赵传薪不再追击。
有句话怎么讲:穷寇莫追!
他下马,去查看中弹成员的伤势。
「还行,没碰着肝脏,高丽过来把子弹夹出来,处理一下伤口。我去砍木头做个爬犁,拖着他回去。双喜,你带人去搜搜那些俄国兵的身上,有钱全拿出来,枪支弹药都带走,没死的补刀。」
第70章 一语成谶
高丽带大半人拖着伤员回到了鹿岗岭村,幸好人暂时没死。
赵传薪挺怕死人的,不好给人家家里交代。
事情马上就在城里传开了。
一伙俄人的步行要经过城里,被鹿岗岭村保险队带人给打了回去,死老鼻子人了,血把雪地都染红了几里路!
当赵传薪在城里转悠的时候,百姓和商贾自发的结队鼓掌,话里话外全是恭维。
「赵队长,多亏了您那。」
「挨千刀的俄人,就知道霍霍俺们百姓。」
「杀得好,让他们再也不敢过来!」
「赵队长,李某想要宴请诸位好汉,务必赏光……」
赵传薪先用透视看了一圈,没发现暗藏武器心怀不轨之人,才拱拱手道:「诸位父老乡亲,保护乡里是赵某应当做的。但有一件事,需要大家的帮忙。正所谓,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红石村被俄寇将粮食洗劫一空,那里的村民正饿着肚子。也不需要宴请我等,有粮食的出点粮食,有力气的出一膀子力气,给那里的村民带去活路,这就是对赵某的答谢了。」
人群先是一静。
善财难舍,有钱吃吃喝喝不算啥,让他们白出钱给人谋福利,那是万万不行的。
但是,保险队拖着个中枪的伤员回去的事情,许多人都见了。
人家为了保护百姓,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去和俄寇打仗,他们出些力做做慈善似乎也说得过去。
有想要讨好赵传薪的商贾就站出来大义凛然道:「那是应当做的。在下是胡家药房的胡进,今日就拉一车粮食,给红石村送去!」
一个粮商也站了出来:「周某开粮铺的,也愿意出一份力!」
一个卖菜的小贩:「俺还有半车萝卜白菜,也给他们送去!」
「……」
赵传薪点点头:「赵某记下了。若你们中的某位有难,赵某也断然不会坐视不理。」
有差役见了这一幕,就回去跟知县讲了。..
知县勃然大怒:「他既非官员,也非士绅,凭什么在此邀功买名?真是岂有此理。」
话虽如此,却也无可奈何。
他想了想,忽然叫来一个差役吩咐道:「你去一趟俄兵大营,把这件事告诉俄国人。」
差役领命而去。
等回来的时候,却是苦着脸回来的。
「大人,俄军总管已经不是毕全克了。新的总管虽然十分恼怒的样子,但却言说此事容后再议,想来以后真的不会从这条路经过了。咱们这又没有铁路,不必非得蹚这趟浑水。」
知县如坠冰窟。
将军府和州府都靠不住,现在俄兵竟然也怕了那赵传薪?
真真岂有此理,还有王法吗?
不是他不肯装孙子,实在是现在差役去管理城里的店铺什么的,都捞不着油水了。
谁若是敢太放肆,只需要去通知一下保险队,保险队一来,差役便灰溜溜的离开。
若是不忿,想要逞强好胜一番,挨两鞭子是少说的,搞不好还要吃枪子儿哩。那些保险队的甚为嚣张,不但有长枪,还有短炮,那玩意儿极为便利,掏出来就能射击,短距离避无可避。
知县和差役都少了许多收入,甚至有差役躲起来自己找营生,都不愿意在衙门口当差了。
「哎,世风日下,国将不国……」
知县非常感慨。
赵传薪回家了。
他现在当真有恃无恐。
如同当初的杨玉树,到处都是他的眼线。
若是有人想对他不利,只要泄露少许风声,马上就会
有人去鹿岗岭村通知他。
光绪三十年二月廿九,日本果然兵不血刃抵挡鸭绿江左岸。
对岸,是俄国扎苏利奇中将指挥的东满支队。他构筑的绵长的堑壕,几乎没有任何伪装,炮兵阵地完全暴露出来。
就算马胡子杜立三远远地看了都摇头不已,那意思就好像再说:来打我啊!
他喃喃自语:「怪不得,当初那人轻易就攻破了俄军的炮兵阵地,大摇大摆将他们枪支弹药夺走。战争时期尚且如此,更何况开战之前呢?难道,日本真的要赢?」
在光绪三十年三月十五夜间,日本开始发起攻击。
他们目标是迂回俄军左翼。
第二天,双方在九连城展开激战!
俄军的炮兵阵地不加以掩饰,而日军的炮兵阵地却十分隐蔽。战斗中,毫无意外的日均的炮火压制住俄军。
和刘永和他们与俄兵战斗一样,双方也是打的火热,谁的雷声大谁便占据优势。
扎苏利奇见对方势大害怕被包围,立刻向辽阳撤退。
若是被赵传薪见了,定要高呼这太特么儿戏了。
其实,后面的抗日战争中,日本人的军队战术进化了,而***依然是类似俄军这种打法,不输那就怪了。
而扎苏利奇的部队撤退,东西伯利亚第11步兵团,立刻就陷入了被动中,让人数占据优势的日军包了饺子。虽然几经突围,依然伤亡惨重。
这就好比打开了一扇大门,欢迎日军进入。
若是历史上的杜立三听闻此讯,必定鼓掌叫好。
可现在么?
「竟然被他一一说中,俄军已经败了一次了,打开了东北门户。难道,日本人真的是未来头等大敌?」
此时,他正与另一伙的绺子「王小辫子」交易军火。
他在这个乱局中,他准备参合一脚。
王小辫子个头很小,脸色发白,头发稀疏,只在脑袋后面随意梳了个小辫。
杜立三有个姓王的夫人,原籍是山东,本名叫王大妮儿。
王大妮在看见王小辫子之后,就拉了拉杜立三的衣角。
杜立三给她使了个眼色,让她此时不要出声。
王小辫子卖给了杜立三一批日本的枪械,双方交易完成分开后,杜立三才找王大妮问:「什么事?刚刚若是双方谁有异动,会引发一场驳火,得不偿失。」
王大妮对他说:「那个王小辫子,他是日本人!」
杜立三闻言吃了一惊:「当真如此?」
「那还有假?」王大妮对王小辫子的印象太深刻了。